“钱要用在刀刃上啊,孩子还在上学,要用在未来的成长上,为什么要铺张浪费,把钱就这么用掉了……”
近段时间,湘潭市雨湖区龙安村村民戴富强为了母亲的80大寿,准备办上30桌酒席会客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龙安村的红白理事会马上找到了戴富强,苦口婆心的劝了一个多小时,做通了老戴的工作。

近年来,龙安村里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,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屋舍……都在彰显着新农村的美好与活力。不过,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,农村办红白喜事比排场、比阔气的情况又有些冒头,铺张浪费现象也随之而来,“死要面子活受罪”再次成为了许多村民的“烦心事”。
为让文明新风竖起来,人情负担减下去,龙安村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,成立了红白理事会,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,自觉破除大操大办、厚葬薄养、人情攀比的陈规陋习,倡导“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其他喜庆事宜不办”的文明新风尚。
红白喜事虽然是百姓家的大事,做通思想工作并不容易,而龙安村红白理事会总是从群众角度出发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。如今,在龙安村,攀比少了,负担轻了,人情味反而更浓了。村民们都实实在在地尝到了推进移风易俗的“甜头”。龙安村村委会主任 许勇兵 就用数字给我们说起了村里是如何实实在在帮村民减负的:“我们之前好多人随礼随500,现在我们宣传就随200,直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。”

日前,龙安村获评“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”,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也是对龙安村奋力打造美丽乡村的最好肯定。而在永州宁远,一股移风易俗的新风也已经悄然兴起。在宁远多个村庄除了有红白理事会,当地还注意把移风易俗经常化、民间习俗文明化的过程落细落小,精准施策。
农村办酒席,有时会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一定隐患。从去年年底开始,永州市宁远县中和镇实施红白喜事“打招呼”制度,镇村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,面对面开展文明劝导、签订承诺书,在培育时代新风的同时,也进一步消除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。在中和镇四坊村,为红白喜事“立规矩”的做法,就切实帮助村里刹住了奢靡之风,也为群众安全出行“保驾护航”。

如今,在中河镇四坊村村口,村里的交通管理员会经常性的开展文明劝导。日前,村民欧阳红兵父亲的80大寿,亲朋好友都来庆贺。当天一大早,村干部就跟欧阳红宾打了招呼,并叫他签下了《交通安全宣传承诺书》,提醒亲朋好友遵守交通法规。欧阳红宾对此也表示很理解:“客人安全,我们才放心。移风易俗,我们都很支持。”
通过劝导行动,提高了中河镇四坊村村民的安全意识,减少了红白喜事聚集活动,并引导了更多的老乡们以实际行动破除陈规陋习、厚植新风正气。宁远县中和镇四坊村党支部书记欧阳霆介绍:“村里有人办酒席的时候,我们都会安排两站两员在必要的路口,来的车辆要登记,宣传酒席上吃了饭、喝了酒不要开车、不要骑摩托车。”
新时代,新理念。无论是在减轻广大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方面的支出负担,或者是维护农村道路安全底线,推进移风易俗正在让老乡们摒弃繁杂仪式,回归真诚交往的本质;又通过以点带面,不断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更上一层楼,对农民群众急难愁盼进行了切实回应,从而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丰富、精神生活充盈的美好生活中,产生获得感、幸福感。